癌症,其實是健康細胞經過不斷的基因突變累計下來轉變成的病變細胞,這類型的細胞具有不受控制、不斷增生的特點,由於不斷的長大,影響到周邊組織甚至能夠透過血液或是淋巴循環系統轉移到身體各處從而造成身體的嚴重負擔,破壞了身體原本的機能從而威脅生命的存續。
癌症目前世界上第二大死因,據WHO(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約有超過1,000萬人死於癌症,但隨時近年來科技的猛烈發展與對癌症、對人體奧秘的了解越發的深刻,癌症治療的進步也日新月異,從傳統的手術、化療、放療(電療)、逐步發展至標靶治療、質子治療、免疫治療,甚至於個人化癌症疫苗。
2025年,我們站在癌症治療的黃金時代,各種新技術的出現 不僅提升存活率,也改善患者生活品質。但傳統療法仍然是大多數患者的主要選擇,因此了解 傳統 vs 最新治療的優缺點,掌握現在有的最新可用技術以及未來的發展,有助於選擇最適合的方案。
目錄
Toggle癌症治療概述:2025 最新治療技術 vs 傳統療法
介紹癌症的基本原理
癌症是由正常細胞經過基因突變,導致細胞不受控制地增生,形成腫瘤,並可能透過血液或淋巴系統轉移至全身,對人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因,每年約有超過1,000萬人死於癌症。在台灣,根據 衛生福利部2024年發布的《111年癌症登記報告》,2022年新增癌症病例為130,293人,較前一年增加 8,531人,標準化發生率為 每10萬人口323.3人。 (HPA 癌症統計)
癌症治療的演進(從傳統到創新技術)
傳統的癌症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手術、化學治療和放射線治療。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治療手段不斷創新,現代醫學引入了標靶治療、免疫療法、基因療法等新興技術,為患者提供更多元且有效的治療選擇。
傳統癌症治療方法(4 大主流療法)
癌症治療仍以 四大傳統療法 為基礎,包括 手術治療、化學治療(化療)、放射線治療(放療)、標靶治療。這些方法經過多年臨床驗證,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以及有更多選擇的情況下,在 2025 年已經變得 更精準、副作用更少、治療效果更好。
接下來,將概述各種治療的原理、優缺點,並介紹 2025 年的最新技術突破。
手術治療(Surgery)
原理
手術治療是最直接的癌症治療方法,透過手術切除癌組織,以減少癌細胞數量並降低癌症擴散風險。根據腫瘤大小與擴散程度,手術可分為:
- 根治性手術:完全移除腫瘤,適用於早期癌症。
- 減積手術(Debulking Surgery):無法完全移除,但減少腫瘤體積,幫助後續治療。
- 姑息性手術:目標是減輕症狀,提高生活品質,而非根治癌症。
通常會搭配 輔助性放療或化療 進行後續治療,以清除殘留癌細胞並降低復發率。
優點
- 能夠直接移除癌細胞,對於早期癌症效果最佳。
- 可減少癌細胞擴散的機率,降低復發風險。
- 適用於多種實體腫瘤。(乳癌、肺癌、大腸癌、胃癌等)
缺點
- 可能影響器官功能,例如 肺癌手術可能降低肺活量。
- 術後恢復時間較長,可能會有 疼痛、感染、血栓等風險。
- 無法用於血液癌症。(如白血病)
精準引用來源
- 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treatment/types/surger
- https://tpech.gov.taipei/mp109171/News_Content.aspx?n=FE7461839666A504&s=A3E78BD2FA7D1D8A
- https://www.mmh.org.tw/know_health_view.php?docid=110
2025 年最新進展
- 機器人手術(達文西手術):一種先進的機器人輔助手術系統,提高成功率,減少術後併發症,廣泛應用於各類手術,特別是在泌尿外科、婦產科及一般外科等領域。
- 微創手術(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適用於 胃癌、肺癌,傷口更小、恢復更快。
- 冷凍消融術(Cryoablation):低溫破壞癌細胞,適用於 腎癌、肝癌。
https://www.cgh.org.tw/ec99/rwd1320/category.asp?category_id=1029
精準引用來源
- Cold-based therapies in oncology: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advances –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 Robot-assisted Surgery for Cancer –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CI)
- https://www.cgh.org.tw/ec99/rwd1320/category.asp?category_id=139
- https://www.ntuh.gov.tw/cmio/Fpage.action?fid=2170
化學治療(Chemotherapy, 化療)
原理
化學治療(簡稱化療)是利用藥物來破壞或抑制快速分裂的癌細胞,以阻止或減緩其生長。由於癌細胞的增殖速度比正常細胞快,化療藥物針對這一特性進行攻擊。
常見化療方式包括:
- 靜脈注射(IV 化療):最快速,藥物直接進入血液。
- 口服化療藥(Oral Chemotherapy):如 Capecitabine,可在家服用。
- 局部化療:適用於膀胱癌、肝癌等,可直接作用於病灶部位。
優點
- 適用範圍廣,可用於多種癌症(血癌、乳癌、肺癌、大腸癌等)。
- 可用於轉移性癌症,即使癌細胞已擴散仍有效。
- 可與手術或放療搭配使用,增強治療效果。
缺點
- 影響健康細胞,導致副作用(噁心、嘔吐、掉髮、免疫力、口腔潰瘍下降、容易瘀傷或出血)。
- 部分患者可能對化療藥物產生抗藥性,影響療效。
精準引用來源
-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27&pid=11172&utm_source
- https://www.tahsda.org.tw/departments/files/ObstetricsGynecology/woman_cancer_hygienic_consultation/woman_cancer_hygienic_consultation3.pdf
2025 最新進展
- 低毒性化療:如 Trodelvy(拓達維,適用於三陰性乳癌),減少對健康細胞的影響。
- 口服化療藥物普及,如 Capecitabine(卡培他濱),減少住院需求,提高患者生活品質。
精準引用來源
- Trodelvy for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 FDA.gov
- New Oral Chemotherapy Medications –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https://www.tyh.com.tw/b_health_s.php?new_id=4361&utm_source
放射線治療(Radiotherapy, 放療)
原理
放射線治療(俗稱電療)使用 高能 X 光、γ 射線、電子束或質子束 精準攻擊癌細胞,透過破壞 DNA 結構 來抑制癌細胞分裂,最終導致癌細胞死亡。放療可單獨使用,也常與 手術、化療、標靶治療或免疫治療 搭配,以提高治療效果。
主要治療方式
- 體外放射治療(External Beam Radiation Therapy, EBRT):最常見的放療方式,透過外部設備發射高能射線攻擊癌細胞。
- 體內放射治療(Brachytherapy, 內照射治療):將放射源直接植入癌組織,用於 前列腺癌、子宮頸癌等。
- 放射性藥物(Radioisotope Therapy):使用 放射性物質(如碘-131),特別適用於 甲狀腺癌。
優點
- 非侵入性,可避免手術帶來的創傷與恢復期。
- 適用於腫瘤位置特殊或手術難以處理的癌症,如腦癌、鼻咽癌。
- 可與其他治療方式結合,提高治療效果。
缺點
- 可能影響周圍健康細胞,導致副作用,如皮膚紅腫、疲勞、黏膜損傷。
- 療程時間較長,通常需要 數週至數月,需分多次治療。
- 部分患者可能產生放射抗性,導致治療效果降低。
精準引用來源
- https://wwwv.tsgh.ndmctsgh.edu.tw/unit/10026/24286
- https://web.csh.org.tw/web/222010/?p=3152&utm_source
- https://ccfroc.org.tw/node/252?utm_source
2025 最新進展
- 質子治療(Proton Therapy)利用帶電質子束精準攻擊腫瘤,其 布拉格峰效應(Bragg Peak) 使放射線能量集中於腫瘤部位,減少對周圍健康組織的傷害。質子治療適用於 兒童癌症、腦瘤、前列腺癌、脊椎腫瘤、眼部腫瘤 及頭頸部腫瘤等,特別適用於鄰近重要器官的腫瘤,以降低副作用。然而,由於設備昂貴,質子治療仍主要於特定醫學中心提供。
- FLASH 放療(Ultra-High Dose Rate Radiotherapy):FLASH 放療(Ultra-High Dose Rate Radiotherapy)是一種新興的超高劑量率放射治療技術,其放射線劑量率約為傳統放療的 100 倍,可在 毫秒內完成一次治療,形成 FLASH 效應(FLASH effect)。初步研究顯示,該技術能有效殺死癌細胞,同時顯著降低對周圍健康組織的損害,可能減少皮膚炎、疲勞等副作用。目前 FLASH 放療仍處於 臨床前研究及部分早期人體試驗,尚未廣泛應用於臨床,但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
- MRI 引導放療(MRI-Guided Radiation Therapy):MRI 引導放療(MRI-Guided Radiation Therapy, MRIgRT)結合 磁振造影(MRI)即時影像與放射治療,可動態監測腫瘤位置變化,並即時調整放療計劃,提高治療精準度。此技術特別適用於 胰臟癌、肺癌、攝護腺癌 及其他因 呼吸或器官移動影響 的腫瘤,能減少正常組織的輻射暴露,降低副作用。目前,MRI 引導放療已在部分臨床中心應用,但仍需進一步研究與優化設備,以提升治療效能。
精準引用來源
- Proton Therapy for Cancer Treatment – Mayo Clinic
- FLASH Radiotherapy: The Future of Radiation Oncology? – Radiotherapy & Oncology Journal
- MRI-Guided Radiation Therapy Improves Cancer Targeting – American Society for Radiation Oncology (ASTRO)
-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0307565/?utm_source
標靶治療(Targeted Therapy)
原理
標靶治療是一種精準醫療技術,透過標靶藥物針對特定基因突變或異常蛋白質來攻擊癌細胞,減少對健康細胞的影響。與化療不同,標靶治療不會影響所有快速分裂的細胞,而是鎖定癌細胞的生長因子、訊號傳遞路徑或基因突變,以抑制腫瘤生長、促進細胞凋亡或阻止血管新生。
主要標靶治療類型
小分子酪胺酸激酶抑制劑(TKI,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 阻斷癌細胞內部的訊號傳遞,防止腫瘤細胞分裂與增殖。
- 例:伊馬替尼(Imatinib, 常見商品名:格列衛 Gleevec))—用於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胃腸道基質瘤(GIST)。
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ies)
- 標記癌細胞,使免疫系統能夠識別並破壞腫瘤,或阻斷癌細胞生長所需的受體。
- 例: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 常見商品名:賀癌平 Herceptin)—適用於 HER2 陽性乳癌,阻止 HER2 受體過度活化。
抗體藥物偶聯物(ADC,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 透過抗體將化療藥物精準遞送至癌細胞內,減少對正常細胞的影響。
- 例:德魯司特肯-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 常見商品名:Enhertu)、戈沙妥珠單抗(Sacituzumab govitecan, 常見商品名:Trodelvy)—已擴展至多種癌症類型,如 HER2 陽性乳癌、三陰性乳癌(TNBC)。
優點
- 針對癌細胞進行攻擊,副作用相較於化療更少。
- 適用於特定基因突變的癌症,如 HER2 陽性乳癌、EGFR 突變肺癌、BRAF 突變黑色素瘤。
- 可與化療、免疫治療結合,提高療效。
缺點
- 不適用於所有患者,需進行 基因檢測 確定是否適合標靶藥物。
- 部分患者可能產生抗藥性,導致治療效果降低。
- 藥物價格昂貴,治療成本較高。
2025 最新進展
- 新一代標靶藥物(雙特異性抗體):如 貝林妥木單抗(Blinatumomab, 常見商品名:Blincyto)(治療白血病),可同時攻擊兩種癌細胞標靶,提高療效。
- 抗體藥物偶聯物(ADC)技術突破:德魯司特肯–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 常見商品名:Enhertu)、戈沙妥珠單抗(Sacituzumab govitecan, 常見商品名:Trodelvy)等藥物的應用範圍擴大,適用更多癌症類型。
- 個人化精準治療:透過 全基因體定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 WGS),為患者量身定制標靶治療方案。常見方法: 基因檢測、腫瘤類器官應用。
精準引用來源
- FDA Approval of Enhertu for HER2+ Breast Cancer – FDA.gov
- Bispecific Antibody Therapy for Acute Leukemia – Nature Medicine
- Whole Genome Sequencing in Cancer Treatment –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CI)
- https://www.auh.org.tw/NewsInfo/HealthEducationInfo?docid=650
- https://www.mohw.gov.tw/cp-16-70573-1.html
治療方式 | 原理 | 優點 |
---|---|---|
手術治療 | 透過手術直接切除癌組織,以減少癌細胞數量並降低擴散風險。分為根治性手術(完全移除腫瘤)、減積手術(減少腫瘤體積)、姑息性手術(改善生活品質)。通常搭配輔助性放療或化療以清除殘留癌細胞。 | 1. 可直接移除癌細胞,早期癌症效果最佳。 2. 降低癌細胞擴散機率,減少復發風險。 3. 適用於多種實體腫瘤(乳癌、肺癌、大腸癌、胃癌等)。 |
化學治療 | 利用藥物破壞或抑制快速分裂的癌細胞,以阻止或減緩其生長。常見方式包括靜脈注射、口服化療、局部化療。 | 1. 適用範圍廣,可治療多種癌症(血癌、乳癌、肺癌、大腸癌等)。 2. 可治療轉移性癌症,即使癌細胞已擴散仍有效。 3. 可與手術或放療搭配,提高療效。 |
放射治療 | 使用高能 X 光、γ 射線、電子束或質子束破壞癌細胞 DNA,抑制細胞分裂,最終導致癌細胞死亡。常見方式包括體外放射治療(EBRT)、體內放射治療(Brachytherapy)、放射性藥物治療。 | 1. 非侵入性,可避免手術帶來的創傷與恢復期。 2. 適用於手術難以處理的癌症,如腦癌、鼻咽癌。 3. 可與其他治療方式結合,提高療效。 |
標靶治療 | 精準醫療技術,透過標靶藥物攻擊特定基因突變或異常蛋白質,減少對健康細胞影響。標靶藥物包括小分子酪胺酸激酶抑制劑(TKI)、單株抗體、抗體藥物偶聯物(ADC)。 | 1. 針對癌細胞攻擊,副作用較化療少。 2. 適用於特定基因突變的癌症,如 HER2 陽性乳癌、EGFR 突變肺癌、BRAF 突變黑色素瘤。 3. 可與化療、免疫治療結合,提高療效。 |
2025 最新癌症治療技術
新技術 | 優勢 | 適用癌症類型 |
---|---|---|
個人化癌症疫苗(mRNA) | 依據患者基因製作疫苗,提高治療精準度 | 黑色素瘤、肺癌、乳癌 |
CAR-T 免疫療法 | 利用自身免疫細胞殺死癌細胞,副作用較低 | 血癌、淋巴癌 |
抗體藥物偶聯物(ADC) | 結合標靶療法與化療,精準攻擊癌細胞 | 乳癌、肺癌 |
質子治療 | 精準放射線攻擊,減少正常細胞損傷 | 腦癌、前列腺癌、兒童癌症 |
腫瘤類器官應用(替身醫療) | 腫瘤類器官是從患者腫瘤組織培養出的 3D 細胞模型,可代替癌症病人進行藥物測試,廣泛用於個人化藥物篩選和治療決策 | 各類實體腫瘤,包括 胰臟癌、結直腸癌、肺癌、乳癌 |
基因檢測 | 透過分析基因突變,預測癌症風險、診斷疾病、指導治療用藥 | 各類癌症,包括乳癌、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 |
如何選擇最適合的治療?
癌症治療的選擇應該根據 癌症類型、患者身體狀況、治療目標(治癒或控制) 來決定。
確認癌症類型與分期(早期 vs. 晚期)
癌症治療的選擇高度依賴癌症的種類與發展程度
- 早期癌症(如第一、二期):手術、放療通常是首選,輔以標靶或化療。
- 晚期或轉移性癌症:化療、放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等可能是主要選擇。
評估可選的治療方式(手術、化療、放療、標靶、免疫等)
- 向醫師資詢傳統治療與最新治療選項,初步評估目前可行的方式。
考量個人健康狀況與副作用耐受度
每位患者的健康狀況不同,以下幾點需納入考量
- 是否適合侵入性治療?年長者或身體狀況較差者可能不適合手術,應優先考慮放療或標靶治療。
- 能否承受化療副作用?若對化療副作用(如免疫低下、噁心、掉髮)特別敏感,可考慮標靶或免疫治療。
- 治療費用與保險覆蓋?標靶治療、CAR-T 免疫療法費用昂貴,應確認健保或保險是否有給付
諮詢多位專科醫師,尋求第二意見
由於癌症治療方案可能影響預後,建議諮詢不同的專科醫師
- 腫瘤內科醫師(負責化療、標靶、免疫治療等)
- 放射腫瘤科醫師(負責放射治療)
- 外科醫師(負責手術治療)
兼顧心理支持與生活品質
癌症治療不僅是身體上的挑戰,也影響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質
- 副作用管理:化療、放療可能帶來疲勞、免疫力下降,應考慮如何緩解。
- 心理支持:患者可加入癌症支持團體、接受心理諮詢,幫助舒緩壓力。
- 營養與運動:良好的飲食與適當運動有助於提升
精準引用來源